安徽农担:“邮担云通”用数字驱动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宣城振宣集团     浏览:


一、研发背景

2021年3月,安徽农担公司开展 “4433春风行动”,创新推出“担保码”,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融资申请渠道;2021年9月,为重构数字化转型下的新型银担合作关系,进一步畅通合作流程,提高合作效率,推动各类涉农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打破信息壁垒,构建银担合作信息接收平台,安徽农担公司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出“党建引领·码上办”,致力于打造“全线用户、全量要素、全局感知、全数赋能”的安徽农担数字平台;2021年12月,安徽农担公司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合作推出了“邮担云通”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前沿金融科技,创新了数字化转型下的新型银担合作模式。

二、市场定位及产品模式情况

(一)市场定位

坚持政策定位,瞄准了新农主体“融资慢、融资烦”的痛点难点,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搭建申贷申保直通平台,实现手续减量、流程畅通,为客户提供一码在手、融资不愁、方便快捷、四季无忧的融资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率、便利度。

(二)产品模式情况

1、银担合作互信化。在“邮担云通”模式下,安徽农担公司与各家合作银行秉承“错位作业、结果互认”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各业务环节中的人工操作、重复操作、冗余操作。

2、生产作业错位化。实现安徽农担公司和合作银行生产作业系统错位,建立以银担互信为基础的业务串联式处理新模式,即安徽农担公司通过“担保码”获客,利用财补、保险、工商、税务、司法等大数据进行项目初加工,将通过初筛的客户信息推送至合作银行系统,由合作银行进行补位处理,完成尽职调查、签约放款、保后管理等手续,并将处理结果传输至安徽农担公司“落客平台”。

3、办贷手续减量化。为实现银担错位作业,必须减少客户办贷手续,减少客户签订合同的数量,减少客户来往的次数,做到需求只扫一次、客户只跑一趟、合同只签一份,精简非必要环节,提高银担合作效率。同时实现无纸化、线上化交互,去除不必要的纸质材料传输。

4、数据交互智能化。安徽农担公司的获客平台、落客平台与银行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客户信息一键推送、合作银行保费代收、放款还款信息实时自动传输、保后信息自动推送等功能,实现了业务初审自动化、客户推送便捷化、信息交互零人工干预。

三、业务开展、风险防控情况及社会效益

(一)业务开展情况

截至2023年6月底,“邮担云通”模式有3.91万户主体申请,总申请金额达295.69亿元,目前合作银行已经为1.59万户放款69.56亿元,业务转化正在持续推动中。

(二)风险防控情况

1、“邮担云通”模式通过“是与否、好与坏、多与少、质与量”的原则进行风险防控。“是与否”即通过工商、财补、保险、政务等大数据,判断客户是否为安徽农担公司服务对象,把好防线防控准入关;“好与坏”即通过司法、税务、工商、政府、征信等信息,分析准入客户是否符合授信标准;“多与少”即根据额度模型测算借款人授信金额多少;“质与量”即通过贷后跟踪进行额度调整,根据银行合作情况确定业务合作量。

2、通过数据支撑、模型评价进行风险监测,与银行贷后信息互通,进行补位式信息预警,共同开展全过程风险管理。

(三)社会效益

1、获客平台的搭建,帮助合作银行提高了获客率,同时银担合作流程全线上化处理,极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融资新体验。

2、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业务服务覆盖面的扩大,通过金融科技助力新农主体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亮点

(一)首创性。“邮担云通”模式实施“错位分工、流程串联、一键直连”打破系统边界,贯通作业链条,运用技术、数据、管理协同,集成在线收费、远程签约等功能,融合银担合同,通过“需求扫一次、客户跑一趟、合同签一份”,彻底改变传统银担交叉作业方式,实现了合作模式的创新。

(二)科技性。利用“大智移云”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快速落地和敏捷迭代,保证了自身系统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三)精准性。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内嵌多重大数据风控模式,能够实现精准获客、精准审核,有效剔除“黑名单”客户,提升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通过率,实现精准营销、精准获客、精准活客。

(四)可复制性。安徽农担公司的本次创新,对银担合作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数据交互的交叉作业到串联作业、人工处理到自动处理、适时处理到实时处理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为银担合作路径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