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金融继续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来源:宣城振宣集团     浏览:


       过去一周,政策层面接连释放出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重磅信号。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目的在于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通过调整央行的融资结构,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此次降准的重要考量因素。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意在缓解大宗商品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此次降准将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将有1.70万亿元和2.45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通过降准置换到期的MLF,由此释放的长期资金能够缓解银行长期流动性瓶颈,提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并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利于后者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控制综合融资成本,从而助推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通过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改革,实现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以及优化对存款利率监管,引导存款期限结构合理化,并在支付方面进一步降低收费,总体来看,当前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较稳固,企业融资便利性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前5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4%,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4.93%,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还显示,5月末,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到81.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44.6%。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前5个月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5600多亿元。在贷款投放持续增长的同时,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金融主体达到3717万户,同比增长29.9%。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效果显著,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达到6.3万亿元。
 
       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本次降准可与前期政策产生累积效应,有效引导小微企业信贷综合成本稳中有降,为下半年实体经济修复创造一个更加有力的金融环境。
 
       不难预期,在接下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尤为关键,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重要途径。
 
       同样在上周,中国人民银行还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等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在近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做好政策传导无疑十分关键。金融机构合力打通政策传导管道中的“堵点”,及时帮助中小微企业充分了解并能够运用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需“对症下药”,从机制体制、产品服务、定价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例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综合定价管理,提升贷款差异化定价能力,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特点、发展潜力、客户关系的持久性等因素,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金融机构还需要在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对新技术的探索运用,降低信息收集处理、贷后风控等信贷管理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各类金融机构应形成合力,在开展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加强机构间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延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半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一站式金融服务。